清代大型制钱 俗话说:“事出反常必有妖”,对于清钱来说,这个“妖”就是钱型特别大。铸造直径大厚度薄的制钱非常困难,首先铜质必需非常精,否则成品率会大幅下降,清政府不会轻易铸造大直径小平制钱(注:本文不论述清代大样)。 清代初期,顺治、康熙、雍正制钱的钱型大,直径大多在27-29毫米之间,厚度多在1-1.5毫米左右,基本都属于大而薄的钱型,这种制钱的铜质特别精良。 清代从乾隆朝开始,铜价和工价大幅上涨,制钱的质量大幅下降,大多数制钱的直径都小于26毫米(大样除外),且铜质含铅量高,铜质下降明显,为了避免铸造瑕疵,制钱的厚度不但没有减薄,反而略微加厚,这样的好处是铸造铜钱时可以提高铜液在钱范当中的流动性。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的制钱大于26毫米属于大制钱,大于26.5毫米的制钱非常稀少。同治、光绪制钱继续减小,超过26毫米的制钱更是凤毛麟角。 流通制钱当中,直径大而厚度薄的制钱属于优良制钱,直径小而略厚的制钱反而质量一般。许多大型制钱都是朝代更迭后,钱局在初期极少量的铸造一批优质制钱,随后开始大量铸造正常制钱。还有一些清代制钱直径大、厚度超过普品、铜质精良的铜钱很有可能是样钱或试铸样钱。 顺治、康熙、雍正的大型制钱 顺治、康熙、雍正制钱当中只有个别版的普通制钱可以超过29毫米,例如:除顺治通宝满汉原外,绝大多数都在29毫米以下,因此,当遇到超过29毫米的顺治、康熙、雍正制钱就应该注意了,或许是一枚难得的珍稀品种。 珍稀的清代超大型制钱 乾隆朝的地方钱局铸造过少量的超大直径制钱,这些小平钱并非是宫钱,直径在28毫米左右,大多数的重量都在6克以下,虽然不算厚重,但铜质特别精良堪与母钱比美。这些高质量的大型制钱现存量极少,个别版别的珍稀程度不亚于乾隆京局母钱。 嘉庆朝的地方钱局也铸造过少量的超大直径制钱,直径不如乾隆大制钱统一,最大者直径在30毫米左右,超过8克也不稀奇,铜质比较精良但明显不如乾隆超大制钱。嘉庆超大型制钱现存量也比较少。 道光超大制钱(除京局)是分水岭,现存量也不多,道光制钱铜质的成色差异极大,铜质精良者与嘉庆大超制钱无异,铜质较差者与常规制钱一般。直径和厚度也十分悬殊,形制极不统一。 咸丰朝超大直径制钱的铸造量开始减少,直径与道光相差不大,但铸造精美的不多,铜质的质量继续下降。同治和光绪朝很难在见到28毫米的超大型制钱了。 部分清代超大直径制钱属于试铸性质,还有许多超大直径制钱的性质至今仍然在研究之中。 |
底部导航 | |||||||
第一版人民币 | 第二版人民币 | 第三版人民币 | 错版人民币 | 清朝钱币 | 明朝钱币 | 元代钱币 | 金代钱币 |
第四版人民币 | 第五版人民币 | 错币交易平台 | 金银币收藏 | 钱币商城 | 西夏钱币 | 辽代钱币 | 南宋钱币 |
五代十国钱币 | 秦朝先秦钱币 | 错币成交价格 | 纪念币收藏 | 北宋钱币 | 唐朝钱币 | 隋朝钱币 | 汉朝钱币 |
小黑屋|现代钱币收藏网 ( 冀ICP备09041150号-2 )
GMT+8, 2022-7-6 00:09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